|
上海古董古玩交易中心
联系人:张经理 先生 (经理) |
|
电 话:021-61979166 |
|
手 机:13122817308 |
|
|
|
|
|
“蛤蜊光”是收藏彩瓷、鉴定彩瓷的专业术语 |
以往人们传统观念认为,蛤蜊光一般在明末(指天启往后,嘉、万五彩基本不见)、顺治五彩,老康五彩、斗彩,雍正斗彩、粉彩(官窑的比民窑多见)和乾隆的粉彩等等上都可看到。晚清的五彩、粉彩上也看看到,但出现频率不如三代。民国一些日用粉彩瓷器上亦十分常见。彩瓷经过漫长岁月,年代久远,彩面(蓝彩、紫彩多见)上有一种彩色光,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浮于彩色上面的光芒,且彩料的周围萦绕着美丽的光圈。随着岁月流逝,器表就会有色彩与蛤蜊壳内壁呈现的颜色相若,故名“蛤蜊光”。明万历年间的“红、黄、绿三色的“大明彩”,不仅在彩釉上能见到这种光彩夺目的“蛤蜊光”,有时连牙白色的底釉上,也有这种令人目迷神移的光晕闪现。现代还没看到有人能仿出乱真的“蛤蜊光”。 现代仿制者为了表现此种现象,将器物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(叶佩兰语)、(寒山老师说是电光水),但是这样制作出的“蛤蜊光”与传世品的还是不一样。但它不自然,也少灵气,犹如在塑料人脸上涂了胭脂,真“蛤蜊光”在侧光下若隐若现,宛若七彩霓虹的光芒,妙不可言。假“蛤蜊光”则相形见绌。其实,这类器物多数彩面上无光泽,给人以很旧的感觉。仔细观察,有的彩面是经过打磨的,打磨后还在纹饰线的周围淡淡地涂些黑灰色(皮鞋油)的东西,模仿出经年使用的痕迹。这些都是收藏者应该注意的。
为什么古瓷器有此现象,而现代瓷器罕见此现象呢? 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釉料、矿物彩料中所含的一些金属元素,历经风雨沧桑,渐渐游离到了瓷面上,因此而形成了“蛤蜊光”。清康熙、雍正朝以上年纪的瓷器釉面,特别是彩色釉面,常见这种“蛤蜊光”。其实,在实际收藏过程中,笔者看到,不仅在清中期的嘉庆朝瓷器粉彩釉面上发现过这种带点神秘色彩的“蛤蜊光”,就连只有一百多年的光、民时期的一些彩瓷,也有个别出现这种光晕。也就是说,“蛤蜊光”的出现,需要一定时间,但不一定要等到几百年以上。笔者曾在文革彩瓷器表也偶见漂亮的“蛤蜊光”。笔者认为时间固然重要,矿物颜料的成分更重要,若颜料中铅等元素的含量偏高,则容易产生“蛤蜊光”( 景德镇的仿古瓷厂,改进工艺配方,使一出窑的五彩、粉彩瓷身上就有“蛤蜊光”)。反之,若含量偏低,有的古瓷,虽然传世痕迹明显,却没有出现“蛤蜊光”。但若能细心比较、辨识和体会,对真假“蛤蜊光”的物理表现有所区别的话,以“蛤蜊光” 作为古陶瓷辨伪参考表象,还是一个比较重要、可靠的方法之一。 |
|
|